(资料图片)
育人能力应成为教师职称评审的“硬指标”
近日,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卫生、工程、艺术、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,不将论文作为评审主要评价指标,在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、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。有观点认为,职称评审不唯论文做法应在全国推广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不将论文作为主要指标,职称评审可能更为混乱,会催生论资排辈、人情世故、领导一言堂等不良现象。(6月14日新京报)
职称是对能力的肯定,是对业绩的褒奖。对于教师来说,晋升高一级别的职称,收获的不只是证书,更是荣誉、待遇。
门槛有高度,跨过有难度。无论是初级职称,还是中级职称,抑或是高级职称,都设置了相应的门槛。特别是高级职称的门槛比较高,具体来说,就是申报条件、评审指标比较苛刻。许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直到退休,也没有跨过门槛,晋升高级职称。
为此,门槛的高度是否合理、科学,备受争议。事实上,有些申报条件、评审指标的设立确实存在不合理、不科学的问题,比如唯学历、唯论文等,都得到了纠正。
职称门槛高度的设置是否合理、科学,检验的标准主要有两个:一是能否促进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二是能否促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因为职称门槛的设置必须以教师的职责和学校的任务为依据,将其细化、具体化,做到主次分明,且不颠倒。否则,教师工作的重心也会主次颠倒,不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。
可是,申报条件、评审指标的设立,特别是评审指标的设立依然存在不合理、不科学的问题。主要表现是,在诸多评审指标中,育人能力、育人效果指标缺失,纵使不缺失,且被作为主要指标,但是“软指标”,缺乏硬度,作用不明显,失去主导地位,因而有些教师重教学,轻育人,不能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导致学校的育人水平不如教学水平。
近期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强调:“指导、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,更新教育理念,转变育人方式,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,切实提高育人水平,促进学生德智体的美劳全面发展。”无论对于教师,还是对于学校来说,育人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,因为育人水平更能体现教师和学校的价值。提高育人水平,必须提升育人能力。将育人能力、育人效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,而且成为“硬指标”,对于教师提升育人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因为评审指标指向育人,育人能力、育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,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,教师工作的重心就会转向育人,并且着力增强育人意识、提升育人能力、提高育人效率,进而增强育人效果。
职称申报条件、评审指标具有导向性,不仅关乎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别的职称,还关乎教师能否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、学校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可以说,申报条件、评审指标既是职称评审的说明书,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。因此,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,有必要也必须把育人能力、育人效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、“硬指标”,使之发挥关键作用,促使广大教师把工作的重心从教书转向育人,切实提高育人水平。
标签:
育人能力应成为教师职称评审的“硬指标”近日,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《
1、一般双向玻璃膜晚上不能看到里面。2、玻璃膜,是指家居建材市场中的
1、detailed是形容词,它没有副词形式。2、你可以用介词短语表达它副词
1、指导意见:你好,你们已经做了安全措施,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怀孕的,月
6月26日盘中消息14点13分剑桥科技603083触及跌停板目前价格657下跌100